“双创”既是小企业兴业之策,也是大企业昌盛之道。中国电子通过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与中小企业构建起了联合创新的生态环境。
重塑“双创”
估值已超10亿美元的水果生鲜电商——天天果园,有着夺目的“独角兽”光环。但和多数互联网企业的民营资本基因有所不同,天天果园和一家千亿级央企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时间倒回2011年,中国上海。成立仅一年有余的天天果园,面临着人才、投融资、市场等一系列成长烦恼。此时,创始人兼CEO王伟渴望创业指导和天使投资。辗转中,天天果园以入驻上海浦东软件园(下称浦软),并获得浦软创投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因此,浦软成为了天天果园创业的起点。
作为浦软控股股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见证了天天果园、洋码头、七牛、喜马拉雅等一批明星互联网企业的涌现。持续以“双创”为动力,中国电子遍布全国的35个创业园区,承载和培育上市公司已达303家,“众创空间”面积足有50万平米,创造就业岗位50万个,2016年园区企业总产值共3962亿元。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双创是小企业的生存之路,也是大企业的昌盛之道。”中国电子以技术、产业和资本为支撑,与中小企业构建起了联合创新的生态环境,释放出创新的乘数效应。践行双创战略,中国电子在全新的生态关系塑造中,不断谋求央企体制机制转型之道。
对内联合 对外协同
掌握核心科技是企业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这恰恰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薄弱一环。身处竞争激烈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国电子的危机感尤为强烈。如何攻破高手如林的产业技术防线,中国电子在早期实践中尝到了“大众创新”的甜头。
过去五、六年之间,中国电子专注地做了一件事:网络与信息安全。“当我们用惯了Windows、Inter这类经过几十年磨合的操作系统,中国电子按照国家要求要形成自己的架构与体系,而这单靠自己绝不可能。所以,在中国,要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中国电子董事长芮晓武告诉《国资报告》记者。
为此,中国电子联合多家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超前布局、换道超车,实现通用计算芯片、网络交换芯片、缓存控制芯片三大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网络安全的“卡脖子”问题。
其中,中国电子自主研发的FT2000/64芯片是兼容ARM V8架构的通用芯片,是世界首颗64核ARM指令集处理器,在国际权威的Spec2006测试软件中综合性能居首位,优于Intel 2014年的主流服务器CPU。
此外,中国电子联合400余家核心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包括5大类、24个小类、134项技术产品的核心生态环境。
破解网络安全难题,高手往往在民间。因此,中国电子以“揭榜挂帅”为方式,发动小微企业、创业团队、个人爱好者共同展开技术攻关。发布英雄帖的过程中,令芮晓武惊讶的是,“一些网络难题挂到互联网上真有人揭,真的能做出来的,有的就是年轻人,就把这个难题给破解了。”
对外联合,对内协同。中国电子的协同联合创新模式,渐渐构筑起了大企业的“双创”雏形。回顾企业联合、协同创新之路,芮晓武颇有体会,“中央企业要干的事首先是要考虑国家战略,同时也要结合产业自身发展。这么多年的实践中,确实发现电子信息行业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更重要的是技术迭代特别快,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够包打天下。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发现它就是最适合双创的领域。”
“主动”打造双创平台破解行业难题,中国电子的初衷清晰而笃定。
生态孵化
跳出“单打独斗”的传统思维定式,中国电子通过协同联合打开了市场竞争的突破口。持续的创新实践中,大企业的产业、资本和技术优势让中国电子更愿意敞开大门,拓展物理形态的双创空间,让创新力量最大限度释放。
年轻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力量,更是双创的生力军。因此,中国电子依托遍布全国的35个创业发展园区,打造主题各异的特色园区,以求为双创提供一方沃土。
中国电子密切配合国家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建成了以“网络安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个主题鲜明的创业发展园区,吸引大量双创企业入驻园区、发展壮大。
在湖南长沙,中国电子打造了“长沙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面向本地数万企业、数十万创业者提供工业软件、工业数据挖掘及智能制造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长沙市依托传统制造业优势,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城市的重要依托。
当然,构建双创平台仅仅是开始。如何让入园企业充满活力,则是对大企业创新带动力、支撑力的集中考验。现如今,中国电子双创的燎原之势,得益于一颗颗创新、创业萌芽在各个产业园、软件园中,精心孵化和培育。
天天果园,是上海浦东软件园总经理张素龙常常对外推介的一张双创名片。在其人手紧张的天使初创期,张素龙把财务总监这员大将的加入,看做是团队成熟的关键一步。
目前,浦软孵化器已经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加上浦软基金的支持,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包括物理空间、投融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市场拓展、政策咨询等全方位的专业创业服务,孵化面积超过40000平米。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众创空间,爱酷空间作为园区扶持初创团队开启创业之路的起点,实施“房租由你定”入驻政策,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企业家。
孵化独角兽,除了需要产业园运营管理的创新之外,立足行业技术优势提供相应支撑,也极为关键。针对中小微企业成本、规模等特点,中国电子旗下中电港所创建的“萤火工场”通过网络建立知识、资源、导师三大平台,为创客提供集成电路领域技术的支撑、丰富的上下游资源、免费的实验室与实验器材以及国际芯片原厂的技术团队。
“萤火工场”为创客提供更接地气的服务,中电港元器件电商平台的配套能力,使得萤火工场在知识传播和使用体验上获得了创客的青睐;优质的方案在线展示等互动推广渠道为创客提供更为理想的宣传平台。
经过先期探索,如今活跃于中国电子肌体内的创新企业已达千余家。充分调动资源要素激发双创活力,中国电子给出了独特的央企注解。
“‘双创’一方面聚合万众创新,使我们自己‘顶天立地’;另一方面带动大众创业,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铺天盖地’”4月27日,中央企业“双创”工作座谈会上,芮晓武向李克强总理汇报。
机制转型
在中国经济换挡调速、新旧动能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双创如同一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革命,深入社会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撬动着固化、陈旧的秩序和规则。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传统关系,必将重新改写。身处这一进程中,中国电子率先打响了体制机制变革的有力一枪。
2016年5月4日,又一个青年节来临。这天,中国电子珠海南方软件园涌进了一批年轻的创新力量,共同奔赴中国电子“i+”创新创效创意大赛这方双创舞台。
大赛依托中国电子旗下产业创新园区,在全国范围内划分5大赛区,面向中国电子内外的双创企业、团队和个人,围绕智能制造、网络安全、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广泛征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四类创新项目共计258项。历时半年,最终60个项目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相聚珠海,对于这些创新、创业者而言绝非一次简单的实力比拼,平台背后潜藏的巨大资源宝库更具吸引力。
“本次,我们希望融资1000万,出让5%的股权,开放给那些拥有汽车行业相关资源,能够一起帮我们把DMS做大做精做强的资源方。”站在总决赛巅峰路演的舞台中央,来自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团队的胡溪,信心满满地表达了项目诉求。而台下的投资机构、相关资源方对此项目也颇为看好。
经过与投资机构一番充分的沟通,胡溪所在的这支创业团队如愿地签到了一家机构的投资意向书。以大赛为媒介和窗口,这群年轻的创业者积累了前行的资源和动力。
在中国电子,用于扶持青年创业的投资基金并非全然来自社会资本。围绕本次大赛,中国电子筹集2000万作为“i+”青年双创基金。而其全国各个园区的基金规模,已达120亿元。
“年轻人创业肯定缺钱,只要我们觉得他这个路数对,方向准确,团队具有活力,我们也帮他去投资,特别是从资金、天使资金这方面。”芮晓武表示。
以大赛为平台、创新基金为支撑,中国电子探索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不过,创新活力的充分释放,还需要央企体制机制的进一步解放和松绑。新时期,这成为中国电子迎战双创革命浪潮的核心命题。
以往,中国电子面对企业创新力不足,产业短板等难题时,常常以合资并购手段及混合所有制的方式,谋求企业的控股和主导权。但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活跃的双创而言,中国电子亟需另谋一条新型的改革之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这是央企和中小微企业双创角色分工的差异点。“看不明白明天的事,都得试着干,试着干特别不适合央企,这是中小微企业的强项。因此,中国电子参股中小微企业的纯合作模式,是未来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芮晓武告诉《国资报告》记者。
新一轮国企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机制、提升国际竞争力无疑是重头戏。对于中国电子而言,放弃控制权意味着“双创”的松套和解绑,这也更加有助于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形成创新共同体,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服务,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双创,成为中国电子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有益尝试。
当前,重塑双创生态的乘数效应已经显现。沿着这条新型双创之路,注重发挥国有骨干企业的实力“以一聚万”、“强一带万”,被芮晓武看做是央企“双创”的核心、灵魂。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