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97岁生日
◆ 习近平:“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 “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蓬勃朝气”,把奋斗的精神贯穿于一切行动中,这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生日的最好纪念
◆ 始终坚持“赶考”精神,面对时代课题,承担使命担当,艰苦努力奋斗,迎接人民检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精神密码,也是不变的精神品质
◆ 《瞭望》本期专题报道,为你解读人民公仆不变的初心,与共产党人不变的“赶考”精神 ▽
人民公仆不变的初心
◆ 不忘初心,要求党的干部
信念坚定,守好立身之本
心中有民,始终把为民服务当作为政之要
勤政务实,恪守履职之要
敢于担当,夯实成事之基
清正廉洁,守护正气之源
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九十七岁生日。97年前那个诞生于上海石库门、党员总数不足60人的新生政党,已发展壮大为领导13亿多人口大国的世界第一大党。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的这句话,既是豪迈的宣示,也是深沉的鞭策。从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到语重心长强调“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情怀,更饱含不负使命的奋斗决心。
回望跨越世纪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攻坚克难、开创新篇,就在于每一个党员能够始终执着于信念、矢志于初心,就在于千千万万党的干部能够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前赴后继 初心不改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广大党员干部心怀崇高革命理想,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发出“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在兰考的475天里,他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不顾病魔缠身,与群众一起战风沙、斗洪涝、治穷根;大雪封门夜,他访贫问苦,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多少老百姓热泪盈眶。
在新时代,福建省南平市委原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面对综合实力“全省之尾”的政和县,他勇挑重担,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决战扶贫,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翻身”,跨入增长速度全省“十佳”。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廖俊波”“兰辉”“邹碧华”……在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中,前赴后继、初心不改,涌现出的这一位位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代表的是我们党千千万万的人民公仆,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精神力量。
▲ 河南省兰考县城的焦裕禄塑像 李博 摄
谱写不忘初心的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为继续前进注入新的勇气和力量。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对不忘初心的最好诠释,就是践行“20字”好干部标准,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不忘初心,要求党的干部信念坚定,守好立身之本。
“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与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密切相关,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检验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不忘初心,要求党的干部心中有民,始终把为民服务当作为政之要。
在廖俊波的作息时间表中,没有“固定”两个字,他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村部办公室、车里、宿舍里、饭桌上、工地上都是他的办公地点,经常一天才睡4个小时,而公务用车4年却行驶了36万公里。廖俊波把自己比作“樵夫”,这份甘为群众“打柴人”的赤诚之心,是对他一生的定义,也是人民公仆崇高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的写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贵在持久,重在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草鞋书记”杨善洲,退休后继续实践着“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林场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并把它无偿交还给了国家。
廖俊波、杨善洲,把心紧紧贴在群众的脉搏上,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用一生回答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忘初心,要求党的干部勤政务实,恪守履职之要。
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战14个春秋,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把荒岛变宝岛,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勤政务实的背后,彰显的是正确的政绩观。在东山县苦干的14年里,谷文昌在抓发展中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不追求短期政绩效应,而是以一种百折不挠、韧性十足的干劲,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抓绿化、兴水利,治风沙、造良田,为东山长远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一座不朽丰碑。
新时代党的干部要像谷文昌那样,拿出“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干劲,在一棒接着一棒干的笃行中,助推改革之舟越过激流险滩,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不忘初心,要求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夯实成事之基。
“早日脱贫,实现小康,独龙族要做榜样。”党的十九大代表、“老县长”高德荣说。要当全面小康的榜样,曾任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的高德荣可不只是说个响亮的口号。这位一辈子为了家乡发展脚踏实地、奔走忙碌的“老县长”,对任务的艰巨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实现目标的路径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稳定的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不可能的。”高德荣从随身携带的纸箱子里拿出两颗还带着泥土的重楼,细细算起了账:今年独龙江已经有一家人卖出了自己种的重楼,不到五分的土地里产出的5至6年生重楼就卖了25万元。“独龙江的重楼达到5000亩的那一天,小康的日子就真的可以实现了。”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要做发展的开路人。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忘初心,要求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守护正气之源。
虽然职务几经变化,但在山东省寿光市人民看来,王伯祥永远都是那个穿着布鞋,挽着裤腿,或奔走在田间地头,或盘坐在百姓炕头的“伯祥书记”。
1986年到1991年,在任寿光县委书记的5年半间,王伯祥谱写了寿光历史上的壮丽篇章:他率先试水市场经济;他发起席卷全国的“绿色革命”;他把荒凉的盐碱地变成百姓的钱袋子;他让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5年,寿光人的愁容少了,笑容多了;5年,原本贫穷落后的寿光一跃跻身全国百强县。
更让人难忘的是,王伯祥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间,王伯祥一家五口人,始终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四间旧平房里。1991年10月,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临行时,一辆130型的小货车就装完了他全部的家当。
为政清廉是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当前,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枪弹”而是“糖弹”,不是生与死、血与火,而是名与利、得与失。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党员干部一定要算清廉政这本账,切实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党纪国法的执行力、为官用权的约束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坦坦荡荡为官。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各有内涵,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构筑起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谱写出中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精神力量。
有了“好样子”才有“大样子”
党的事业在延续,党的红色基因在传承。千千万万的优秀共产党人,树立起了我们党的“精神坐标”,书写的正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那就是,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这是我们党97年来的宝贵财富,是当代中国精神中的红色基因,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必需的先进内核与宝贵精华。
中国共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如何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殷殷勉励。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时代已经开启新航程。我们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展望未来,事业亮丽,前景光明,道路艰巨,正因如此,我们党要有“大的样子”,广大党员干部就要有好的“样子”。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共产党人赋予的新内涵,“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蓬勃朝气”,把奋斗的精神贯穿于一切行动中,这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生日的最好纪念。LW
共产党人不变的“赶考”精神
◆ 始终坚持“赶考”精神,面对时代课题,承担使命担当,艰苦努力奋斗,迎接人民检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精神密码,也是不变的精神品质
文/祝捷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郑重宣告。
进入新时代,党的面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们党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从回归世界舞台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赶考者的姿态始终如一。
69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同志关于“赶考”的论述,重申了“赶考”精神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始终坚持“赶考”精神,面对时代课题,承担使命担当,艰苦努力奋斗,迎接人民检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精神密码,也是不变的精神品质。
▲ 河北省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王晓摄
“赶考”精神源自危机意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成绩固然可喜,但前路依然艰辛,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刻,面对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强调“赶考”精神,对于党的事业意义重大。
保持危机意识,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仍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对之前历史时期所取得成果的概括和凝练,也是对下一阶段所面临挑战和风险的提示。
保持危机意识,对于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有着重大意义。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面对外部的种种杂音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筑牢“四个意识”,保持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敏锐判断和高度警觉,始终以昂扬斗志迎接形形色色的风险和挑战,确保党始终屹立于不败之地。
提升执政本领积极“应考”
面对时代考题,作为答卷人,我们党必须答好考卷。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各种执政考验的挑战和冲击,我们党既要有敢于担当的铁肩膀,也要有善于成事的真本领。只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定力,提高答卷的能力,保持答卷的定力,才能够积极“应考”,答好考卷。
执政能力,是一个党能否长期执政、稳定执政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既需要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又需要能够以高超的治国理政能力予以应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而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层面具体化为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执政能力建设”提法的基础上,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对于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始终坚持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对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学习,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执政水平,不仅以高超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把握方向、坚持底线,而且能够以高超的执政本领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执政定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大局观念和顽强毅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性,在加强执政能力的同时,也加强执政定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无畏气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执政定力。不论经历何种风云变幻和考验,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不动摇,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斗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人才是加强执政能力和定力的关键。执政能力关键是人的能力,执政定力关键是人的定力,加强执政能力和定力,关键是把人的工作做好,把人才作为推动党的各项工作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注重遴选人才、培养人才、运用人才,用人才工作引领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定力的强化,在党内形成人才合理使用、有序发展的局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投身党的事业,从而使得人才工作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和定力的牵引力和总抓手。
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加强执政能力和定力的核心。加强执政能力和定力,需要有敢于担当的品质和善于担当的能力。只有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高超的执政能力和坚定的执政定力,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效和推动发展的成果。担当是加强执政能力和定力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有描绘蓝图的能力,也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没有担当精神,执政能力和定力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不可能对党的事业和实践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正风肃纪是“赶考”的重要保障
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的获得感满意感安全感是检验我们党“赶考”成绩的关键。“赶考”精神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迎考的心态面对时代的挑战,时刻接受人民的检验。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坚持“赶考”精神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赶考”中取得好成绩,获得时代和人民的认可,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共产党人的危机感使命感,需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既面临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和困难风险,也承担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共产党人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是始终保持“赶考”精神的思想根源。统一党的思想,规范党员行为,突出使命担当,用纪律和制度构筑起拒腐防变之墙,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维系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经历各种风浪考验的保障。
回应时代需求、满足人民向往,需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时代需求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导向,是否满足人民的向往是评判我们成绩的标准。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人民要求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回应时代需求和满足人民向往的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旺盛活力、浩然正气和昂扬斗志。
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改革开放以来,对党的肌体侵害最大的是腐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是坚持“赶考”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人回应时代需求,满足人民向往,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97年的光辉岁月,开展了伟大的社会实践,其中一条宝贵经验就是,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成功还是挫折,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坚持“赶考”精神这一珍贵品质。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坚持“赶考”精神,把握时代的考题,切准时代的脉搏,接受人民的检验和评判,保持危机意识,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和定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新的篇章。
《瞭望》201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