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About us
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人民论坛:把稳公与私的天平
发布时间:2018-02-09

       现实中,人们时常面临公与私的选择:出差途经乡里,要不要顺路探家?申领办公用品,该不该多备一些留为己用?恰遇公车待发,能不能搭个顺风车?公私之间的权衡取舍,照见觉悟与品格。

       公私是一把尺,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杆秤,称出格局大小。史书记载,东汉苏章(字孺文)就任冀州刺史时,宴请被检举的老友。宴罢,便正襟危坐:“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第二天,他果然公事公办,将老友治罪。从古至今,公私分明一直是严以律己的重要标准。既保持“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的本分,也达到“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的公允,更追求“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的清明,才能直面公与私,做到问心无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共产党人的世界里,公与私的界线更为清晰。毛泽东同志曾为自己定下“待亲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谷文昌反复叮嘱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公私分明,不仅能为行动廓清迷雾,也堪称抵御诱惑、砥砺自我的武器。

       公与私如同天平的两端,此消彼长。私字大了,党性就弱了;公字小了,杂念就多了。被私心裹挟的人,一旦得势,就容易丧失德行。明代理学家薛瑄有言: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回看一些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无论是铺张浪费、奢侈享受,还是为个人或亲属谋求私利,都有滥用公权、以公帑入私囊的特点。“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不弃私心,必废公事;不祛贪欲,必栽跟斗。私心一旦占了上风,就会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做事就容易失去分寸,进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明晰公与私的边界,才能成就廉洁品质;抵御外在诱惑,才能磨砺理想人格。杨善洲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做党的好干部,就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学会常用“公与私”这杆秤称一称言行,善用“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举止。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公私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凡事秉持公心,恪守公私界线,当成为每个人践行一生的座右铭。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上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下篇:汇聚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磅礴伟力——二〇一七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返回列表